您的位置: 科研工作 > 专家视角 > 详情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证模型研究

来源:《人口研究》2013年第5期 添加时间:2018-01-01 00:00:00 点击:6493

  文章在综述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均衡、人口均衡、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认为均衡的基本含义就是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内涵是人口内外部各子系统同时具备了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状态,其内容包括内部均衡、外部均衡和总体均衡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系统包含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论模型。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分三级,其中三级指标运用层次聚类分析中的R型聚类筛选出27个指标,并运用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评价模型则从人口内部、人口外部、人口总体三个方面,分别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协调度和可持续度进行测评,共计九个公式。利用1982~2010年的数据对四川省主要年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四川人口长期均衡发展3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不容乐观。

  与国内外同类成果综合比较,该论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理论研究方面,不仅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定义进行了创新,而且深化和完善了关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理论框架,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系统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实证研究方面,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并且应用了根据区域的客观情况调整权重的赋权方法,有效增强了测度方法的适用性,是一套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实证分析工具,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实现由定性探讨为主向定量分析为主的转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该论文获得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人口学会每四年评定一次的“第六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在此论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完成的论著《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证》(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于2017年被授予四川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郭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