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人口•卫生•健康 > 详情

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四种模式

来源:北京日报 添加时间:2020-03-20 15:02:00 点击:5621

  中国为老龄化社会服务的准备时间比较短促,和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相比,我们的老龄化过程来得太快,因而我们面临的养老事业,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做了四个积极老龄化的模式研究,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对我们应对老龄化问题有一定启发意义。

  “幸福守门人”模式

  第一个研究是我们和哈佛大学、中南大学在科技部、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支持下完成为期六年的研究,是有关“幸福守门人”模式的研究。

  我们走到村子用量表做心理危机筛查,发现实际上大多数农村老人的第一大危险是孤独,而不是严重的抑郁。为了防止大多数健康的老年人走到临界点,为了防止临界点人群变为高危人群,我们设计了“幸福守门人”的金字塔模式,与地方政府人员配合起来划片,在每个地区都设有帮助农村老人的精神科大夫,动员乡村医生、社区积极分子、社工一起来关心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结出模式的基本原则,即防止老年人心理的危机,需要做到:老年人之间能够互动,能够互助,还可以做到情感互助。互惠互助是人类学非常古老的命题。因为我们人类社会在进入市场经济之前,所有的物质交换都是通过互助和互惠形式完成。从互助到情感互惠非常重要。

  “时间银行”模式

  第二是“时间银行”模式。最早发明时间银行的人是美国律师爱德华·科恩。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看到自己住的社区有很多人失业。他就琢磨怎么把这些人组织起来,他想起了劳动时间的交换方式:大家兜里虽然没有钱,但是有时间去完成所需要的劳动。日本人水岛旭子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倡导老年互助会,她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在比较老的社区里,年轻的健康老人可以帮助高龄的、体弱的老人,用劳动时间去计算工作量。

  我们国家跟日本相似,比如苏州的杨枝模式,也是以劳动时间计算,洗衣服的时间、送水的时间、谈心的时间、帮助交水电费来回走路的时间、烧饭的时间、探望的时间、买菜的时间等等,甚至一部分守护的时间都可以计算在册储存,存到时间银行账户,将来可以兑换成别人对自己的服务。最重要的是,杨枝的经验证明,实际上到最后很多人没去兑换,因为它形成了一种文化,年轻的老年人帮助高龄的老人,代代相传,再不需要去记录,因为已经在这个社区里形成一种文化,可以传递下去了。

  另一种时间银行模式是广州南沙模式,是政府牵头做的。南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怎么做好时间银行?政府利用的一个方法,是用年轻的老年人帮助高龄的老年人,它用实物勋章形式,比如用一桶菜籽油和一个勋章来奖励100小时的奉献。实际上这种奖励和勋章全部加起来的实物价值是低于劳动的市场价值的,即这种劳动还包含着奉献。

  “老人会”模式

  第三个模式是“老人会”模式。在中国传统中更多的是白帽会、祝寿会、长寿会这些老人会。老人会在历史上主要是敬老、贺寿、举丧。我拿到了杭州老人会支出的清单,看到比历史上增加了一个内容,即福利探病,将近一半会费用来探病。

  “病友会”模式

  最后一个在养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织就是中国历史上就有的“病友会”,它既是积极养老,又倡导互助、互惠、互动。在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之前,中国没有医院,病人得病之后在家住。随着现代医院在中国的普及,“病友”一词开始流行。有学者分别完成了抑郁症患者QQ群研究、糖友会研究以及抗癌乐园研究。很多城市都有糖友会,糖尿病患者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坚持锻炼。

  以上是我们对积极老龄化模式的探索,梳理总结其经验可以为解决我国面临的养老困境、发展我国的养老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景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公共管理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