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人口•卫生•健康 > 详情

高端访谈丨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建设“三型”城市是高质量发展必需的前瞻部署

来源:佛山日报 添加时间:2021-12-31 10:02:08 点击:4721

e23bc1886a384366ae4b93b8d977f665.jpg

专家简介 

  董玉整,人口专家,现为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二级研究员,哲学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访问学者。兼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公益慈善与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委兼秘书长、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主持多项省市重点规划项目,其中包括佛山市“十三五”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项目等。研究成果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佛山要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老人康养型城市。近日,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在接受佛山日报《理论周刊》专访时表示,佛山提出建设“三型”城市的工作思路,立意高远、中心突出、方向明确,具有重要政治和现实意义。他建议佛山坚持优先发展的价值取向,推进公共服务更加充分满足儿童成长、青年发展、老年康养的需要,为儿童、青年、老年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服务效能,不断优化社会环境。

  建设“三型”城市具有重要政治和现实意义

  建设“三型”城市,是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体现了佛山市委市政府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战略部署的坚定决心和坚毅行动。

  《理论周刊》: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佛山要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老人康养型城市。您认为其背后基于哪些人口发展趋势?建设这“三型”城市有哪些意义?

  董玉整: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三型”城市的工作部署,让人眼前一亮。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强调,要在全社会形成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行为惯性,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建设“三型”城市,是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体现了佛山市委市政府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战略部署的坚定决心和坚毅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的决定。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出要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建立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营造婴幼儿健康成长环境,构建新型婚育文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决定》提出要开展活力发展城市创建活动,增强社会整体活力。佛山提出建设“三型”城市的工作思路,围绕“活力发展”来引领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推进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立意高远、中心突出、方向明确,正是对中央《决定》要求的创新性落实,具有重要政治和现实意义。

  要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

  适宜指的是充分体现儿童特点的,丰富指的是满足儿童实际需要的,健康指的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建设儿童友好社会支持环境,就要在这6个字上做文章,下功夫,避免成人化、单一化和庸俗化。  

  《理论周刊》: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22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您认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佛山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着手建设?

  董玉整: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重视儿童发展问题,就是要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就是围绕“让儿童成长得更好”这个主题,坚持儿童优先发展的价值取向,推进公共服务更加充分满足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加强儿童权利保障,为儿童健康成长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服务效能,不断优化社会环境。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佛山市常住人口共949.89万人,很快就要成为仅次于广州、深圳、东莞的广东第四个千万人口大市。但同时我们又必须要看到,常住人口的出生率逐渐下降,出生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小。“总量多出生少”,成为佛山市人口的一个显著特征。0~14岁人口,2020年为143470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11%,比全省平均水平的18.85%少了3.74个百分点,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7.95%。

  在新形势下,佛山要建设儿童友好城市,还要继续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要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坚持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以及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生育配套政策一体考虑,整体推进。不仅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社会保险制度,还要切实建立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切实减轻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现实负担;要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要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要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要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要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各项合法权益。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释放生育潜能,保证儿童友好社会建设具有不竭的动力和发展活力。

  二是要在全市形成儿童友好、儿童优先、儿童参与的价值理念。要大力宣传生育的社会价值,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的婚育理念。要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儿童需要,建立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儿童教育体系。要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带领儿童一起看城市、建城市,分享城市美好生活。

  三是要在全市建成适宜、丰富、健康的儿童社会支持环境。适宜指的是充分体现儿童特点的,丰富指的是满足儿童实际需要的,健康指的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建设儿童友好社会支持环境,就要在这6个字上做文章,下功夫,避免成人化、单一化和庸俗化。要聚焦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交往等的各类场景,塑造健康、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要营造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男女平等、夫妻和睦、亲子平等、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环境;要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整体建构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育人环境;要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营造儿童友好的文化环境;要围绕维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四项基本权利,营造儿童友好的社会参与环境;要针对网络社会的特点,以儿童网络素养教育为切入点,营造儿童友好的网络环境。

  要更加关爱青年流动人口  

  在省内城市中,佛山的劳动力人口总体年轻,风华正茂。要充分发挥此优势,进一步保持和挖掘“人口红利”,就要立足发展、为了发展、促进发展、保护发展、持续发展,为青年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理论周刊》:为了引才聚才,佛山之前一直致力于创建青年友好型城市,这次将青年友好型城市升级为青年发展型城市,您认为佛山要如何破题?

  董玉整:在创建青年友好型城市方面,佛山进行了多方面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青年因此发现自己的优点、展现自己的创新和智慧,成为推进佛山科学发展的有用人才。如今,佛山提出创建青年发展型城市,虽然只是改了两个字,但含义更加丰富,重点更加突出,方向更加明确,与中央提出的“要开展活力发展城市创建活动”的要求是一致的。

  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佛山15~59岁人口比重为74.37%,仅低于东莞的81.41%和深圳的79.53%,与中山、广州、珠海不相上下。与2010年的六普相比,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了5.63%。但在省内城市中,佛山的劳动力人口总体年轻,风华正茂。要充分发挥此优势,进一步保持和挖掘“人口红利”,就要立足发展、为了发展、促进发展、保护发展、持续发展,为青年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一是要提供充分就业保障。就业是青年立足和发展的基础,是贡献社会的平台。政府和社会要为青年成长发展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青年适宜的就业机会。要制定体现时代特征、引领青年向上、展现青春价值,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青年就业政策体系,要营造鼓励青年就业创业、包容青年幼稚出错、凝聚青年智慧能量的社会氛围,让广大青年敬业爱岗,为佛山发展作贡献。

  二是要提供适宜住房保障。住房是青年的刚需,但当下房价较高,超出青年自己的购买能力和承租能力,为了躲避难以承受的房价和租金,不少人不得不跑到郊区,但因为路途较远,不得不将宝贵的青春耗在了上班的路上,反过来又影响了青年的创造和发展。要立足青年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一系列住房支持政策,切实解决青年住房困难,为青年发展提供舒心的家。

  三是要提供健康生活保障。要建设清洁、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整治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佛山。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际、高铁、公路、航空等现代交通网络,让各路人才涌向佛山畅通无阻。要完善教育、医疗等各项制度,为青年建设家庭、享受家庭生活、建设家庭文化,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要更加关爱流动人口。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佛山市流动人口有501.88万人,其中,跨省流入人口为310.68万人省内流动人口有191.20万人。流动人口中,主要是以青年为主体的劳动力。在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践中,一定要更加关爱流动人口,充分尊重和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拓展流动青年的创造性,更加凸显流动青年的尊严和价值。

  加快优化构建康养产业发展布局

  将康养作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核心概念,并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具体化,符合老人生命发展的轨迹。将医养康养结合起来,就会使得老年生活更加丰富,老年健康更有保障。  

  《理论周刊》:老龄化社会到来,老人康养对于城市宜居也是至关重要,您认为佛山要如何将康养城市纳入到城市整体品牌塑造中去?

  董玉整:在省内城市中,佛山的常住人口里老年人口比重不是很高,从人口结构来看较有优势。七普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0.52%,仅高于深圳的5.36%、东莞的5.47%和中山的8.87%,与广州、珠海、惠州相差无几。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35%,低于全省的8.58%。但与2010年的六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提高了2.62%,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1.79%,显示出老龄化的趋势。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外来人口较多,实际服务的、没有登记为常住人口的老人也有相当数量,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统筹发展,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老人康养型城市,正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切实举措。

  康养是含义广泛的概念。作为产业,康养产业涵盖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旅游、体育、文化、绿色农业等诸多业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随着健康期望寿命的延长,60岁以上的老人,实际上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生命阶段,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实际需要是不一样的。将康养作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核心概念,并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具体化,符合老人生命发展的轨迹。将医养康养结合起来,就会使得老年生活更加丰富,老年健康更有保障。

  要将康养作为切实解决老人实际问题的工作重点,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统筹协调,凝聚共识,共同发力。需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投入”的运作方式,构建多元投资体制。还应大力培养康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康养事业和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可依托各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构建康养产业发展布局,对接区域优质医疗、养老资源,在区域内打造一批健康养老产业聚集区,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健康养老服务基地。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康养旅游项目,打造康养特色旅游品牌,发展国际、国内医疗健康旅游服务,让佛山老人康养品牌在城市整体品牌塑造中闪闪发光,让老人康养型城市建设更加彰显佛山精神、佛山品格、佛山韵味。(记者 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