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人口•卫生•健康 > 详情

广州人生育最看重“增加家庭乐趣”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添加时间:2022-07-11 15:38:02 点击:2776

  广东持续努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今年主题为“80亿人的世界:迈向有弹性的未来,抓住机遇,确保人人拥有权利和选择”。

  世界人口日来临之际,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广东人口学会、广东省人口基金会联合主办了“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专题座谈会。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面对人口发展出现的一些新特征新情况,作为全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持续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努力。

  近两年,仅广东出生人口在百万以上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侯佳伟指出,人类经历了8000多年的进化历史,仅在1800年间才达到10亿人口,“明年我们将迎来世界80亿人口”。经过近200多年人口迅猛增长,未来,全球即将面临人口规模由增加变为减少的情况。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2010年以来,全国有广东、山东和河南三个省年出生人口过百万,但是近两年的情况是仅有广东出生人口在百万以上。全国2021年仅比2020年增加48万人。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人均预期寿命提升也加快了,2020年女性已达到80.88岁,男性达到75.37岁。2020年,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达到2.6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0-14岁人口比例。

  侯佳伟教授指出:“1960年代第二次出生高峰所形成的更大规模人口队列则会相继跨入老年期,使得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从最近几年短暂的相对缓速的演进状态转变为增长的‘快车道’。”

  广东的情况如何?2020年广东省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倒数第三位,但是老年人口规模却位居第五位,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557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已有千万以上(1081万人)。

  此外,这两年人口迁移活跃度也有所下降。

  专家们认为,低生育率、老龄化、城镇化、人口流动不确定性大,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情况,要密切关注人口发展新的动态,迎接新的挑战,肩负起新的使命。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1:继续大力提升优生优育服务 

  由于受环境变化、社会和工作压力增大、生育年龄推迟、生殖健康知识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育龄妇女的不孕症发生率已经攀升至12%-18%,“我省有关专家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推算,育龄期的不孕不育夫妻占比为15%左右。”广东省生殖医院副书记、副院长周雪梅指出,晚婚晚育与不孕不育增加的趋势高度重合。

  广东省人口基金会理事长李龙权表示,目前,各地尚未将不孕不育治疗的相关诊疗项目纳入医保统筹报销范围,基金会可成立专项助孕基金,给困难不孕不育家庭一定资助,让他们在求子路上减轻负担。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朱颖贤表示,广东出生人口绝对数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在第一位,但近两年高龄产妇、危重症产妇所占比例增长较快,这对妇幼健康服务模式、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广东建立起涵盖婚前、孕前、孕产、产后、儿童等5个时期的母婴健康守护链,还建立起一体化妇女儿童急危重症救治网络、先天性疾病诊治网络和保健服务网络,接近300个分中心,覆盖1200多个基层医疗单位,通过绿色转运通道,提高全省孕产妇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救治能力。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2: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当前民众的生育意愿更多受经济社会因素影响,顾虑主要集中在影响妇女就业、孩子的照料问题、怎么解决入托和入学的问题、养育孩子的成本问题等”,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汤捷说,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表明,婴幼儿照护和托育已成为经济社会因素中影响生育意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的托育需求为27.6%,其中,5.5%已经入托,22.1%有入托意愿但未入托。有托育需求的调查对象在选择托育机构时首先关心的是离家距离(有86.2%的调查对象希望托育机构在居住地附近),其次是安全条件,排在第三位的是师资能力。

  专家建议,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要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一方面,要按照国家《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将“政策引导,普惠优先”明确为基本原则之一,强调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摆在推动重点领域非基本公共服务扩容的首位;另一方面,应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组织资源,通过制定政策、规范市场、加强监督等方式,构建方式多样化、质量标准化、收费合理化的托幼服务体系,满足育龄家庭对婴幼儿托育服务、托育机构的迫切需求。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3:努力减轻婚育负担 

  专家认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努力减轻家庭婚嫁、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生育奖励假、父母育儿假等制度。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保障职工生育休假期间工资福利待遇。

  2021年12月1日修订实施了《广东省人口计划生育条例》,为减轻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以及女性的职业发展待遇等新的问题提供了法律保证。比如增加了父母育儿假,明确了子女3周岁以内,父母每年可以享受10日的育儿假;又如鼓励用人单位实施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为家庭婴儿照顾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有专家提出,一些地区在研究出台生育支持政策时,把政策重点放在鼓励支持二孩、三孩生育上。但年轻人婚育延迟、不婚不育是生育水平下降的主因。因此,当前生育支持的重点应鼓励年轻人适龄婚育,从大力支持一孩生育做起。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董玉整在主持会议时指出,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总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不够,经济能力很有限,工作压力也很大,无力承受婚育。实际上,与此同时,家庭、单位和社会还有许多力量在努力帮助青年人解决实际困难,减轻婚嫁、生育、养育和教育成本。中央提出,到2025年,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要充分尊重婚育的社会价值,在全社会大力提倡重视婚育、积极婚育、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共担婚育、文明婚育、依法婚育,共同建设新型婚育观。

  两份调查披露:婚育观十大特征,广州人生育最看重“增加家庭乐趣” 

  子女对于父母到底意味着什么?影响育龄人口生育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三孩政策实行一年来,民众的婚育观念有什么变化呢?……“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专题座谈会披露了两份调查结果,在关注育龄人口的生育行为决策因素的同时,为全省婚育、生育、养育、教育政策制订与实施更贴近现实提供参考。

  调查一:广州人生育最看重“增加家庭乐趣”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罗明忠介绍,课题组对广州市18—50岁常住居民673份有效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人们之所以生育,其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增加家庭乐趣(15.37%)、喜欢孩子(13.94%)、传宗接代(13.90%)、养儿防老(11.60%)、来自父母社会的压力(10.77%)、巩固夫妻感情(9.94%)、履行人生职责(9.48%)、没有想过原因(8.70%)、政策支持(4.97%)和其他(1.33%)等方面。由此可见,对孩子的喜爱,尤其是有了子女后可能带来的愉悦,是人们生育行为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天使到人间可能带来的喜悦”让人们憧憬有孩子的家庭生活。

  此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利于提升育龄人口生育意愿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工作和职业发展稳定、伴侣支持、家庭收入较好、健全社会福利和保障机制、生育激励政策、父母和亲属的建议等。

  而对生育意愿可能带来负面效应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儿童无人照料、经济负担重、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养育孩子太费心、住房困难、教育资源紧张、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等。

  由此可见,高收入者因良好的经济基础本来拥有较好的生育条件,但可能因职业发展受限而对生育持谨慎态度;低收入者则因经济基础较差对生育可能带来的经济负担心存顾虑,但出于“养儿防老”考虑又有生育子女的愿望。

  调查二:三孩政策下民众婚育观有十大特征

  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家庭发展研究部研究员高菊介绍,一项收回2.3万份答卷的关于广州市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三孩政策下民众婚育观具有以下十个特征:一是多数民众较尊重自我感受;二是与传统观念相比,多数民众婚育观更加包容理性民主;三是性别不同婚姻观念有差异,尤其是坚持一定要结婚的男女差距较大:男性32.86%、女性11.16%;四是文化程度不同婚姻观差异明显。选择“实在没有合适的也可以单身”的比例是文化越高占比越高;五是本地民众与流动人口观念有差异;六是不同收入阶层民众生育观念有所不同;七是传统婚育观念影响逐渐弱化,过半民众不再认为结婚生育是每个人天经地义的责任与义务;八是收入、精力和健康是影响生育的三大因素,广州与全国其他地方差不多,选项占比最高的是“收入少,经济负担太重”;九、理性面对并积极改善生育能力,大多数民众认为“面对不孕不育可以想方设法积极应对,半数民众坚持顺其自然;十是少数民众否定婚育价值,否认婚育价值的比例只占5.17%。

  分析显示,广州民众对结婚的态度选项最多的是“可以结婚,但不勉强,随缘”(61.93%);对于结婚年龄选项占比最多的是“随缘、不必在意年龄”(25.12%);对男女双方年龄差异的看法占比最多的是“尊重每个人自己的选择”(55.55%)。

  越来越多民众不再受制于外界舆论、世俗偏见和长辈压力,不想违背内心被动结婚生育,只要自己感觉良好,是否单身、有无生育都无所谓,这也反映着,生育政策调整需要考虑当代人婚姻观念的变革。总体来说,婚育意愿逐渐淡弱。在社会进步和个性解放的大背景里,生育政策的调整并没有激发更大的生育热情,值得认真关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陈婷婷、梁丹立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