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动态 > 人口•卫生•健康 > 详情

蔡昉:人口将进入负增长,要关注如何用需求支撑潜在增长能力

来源: 澎湃新闻 添加时间:2022-08-03 08:34:21 点击:2600

  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刊发了署名为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文章《谱写新时代人口工作新篇章》。文章指出,新时代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形势变化,人口负增长下“少子老龄化”将成为常态。

  该如何应对人口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面对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冲击,该如何提振市场信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发力点又在哪里?

  7月30日至31日,在第八届“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讨。

  研究适时再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去年以来,银保监会正式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目前已有23.1万投资者累计认购养老理财超过600亿元,总体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下一步将在充分总结评估基础上,研究适时进一步扩大养老理财试点范围。

  在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方面,梁涛表示,资管行业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回应各类投资群体的财富管理需求,做好客户细分,切实将国民经济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可分享的投资收益,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通过提供养老理财等金融产品,解决居民在不同生命阶段收入与支出的平滑问题,满足居民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谈及影子银行治理,梁涛表示,在资管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中,银保监会始终把拆解影子银行风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将规范资管行业发展作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抓手。经过持续的整治,我国影子银行风险明显收敛,存量资产大幅度压降。截至2022年6月末,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超29万亿元,有效遏制了资金脱实向虚,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创造了政策空间。

  “虽然近年来影子银行治理成效显著,但部分产品结构复杂,杠杆水平高,隐藏的风险依然较大。”

  梁涛指出,一些银行对表内的非标投资风险管理不到位,资产分类和拨备计提标准显著低于表内贷款。部分高杠杆企业借助非持牌机构登记发行所谓的融资计划获得资金,实质为企业的自融安排,隐蔽性、涉众性强。一些机构可能借助不当的金融创新,衍生出影子银行的新变种,诱发影子银行风险反弹回潮,对此应保持必要的警惕。

  中国人口将进入负增长时代,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重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表示,根据新的预测,大概在今年或者明年,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进入负增长,同时印度的人口会超过中国,且将来的差距会非常显著。这些数据意味着中国将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这不是周期性的,不是稍纵即逝的,几乎是长期的趋势,新的人口转折点或将带来新的冲击。

  我国“七人普”总和生育率是1.3,为世界最低之一,显著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21年人口增长率0.34‰,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14.2%。对此,蔡昉指出,2010年中国劳动人口开始下降,过去十年经历的人口冲击是供给侧的,导致经济潜在增长和实际增长速度下行,我们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来应对。

  “今年或明年中国人口将到达峰值,随后进入负增长。随着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同时老龄化加深,需求特别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制约。”蔡昉称,这标志着传统人口红利无可争辩地消失,必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给经济增长带来始料未及的新冲击。

  蔡昉表示,人口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变量,人口负增长意味着资源动员的增量减少,人口红利将转向改革红利。来自需求侧的制约将是新的挑战,不仅要稳定和提高潜在增长率,更要关注如何用需求支撑潜在增长能力。未来政策取向应该是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今后十年、二十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如何让需求侧因素来满足潜在增长率,能够实现潜在增长。

  蔡昉认为,应对当前的家庭消费不足、收入不足以及应对长期的需求制约,归根结底需要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要调整政府作用的结构和方向,要求政府有新的支出。接下来,财政的作用相对于货币政策将会更加重要,财政的支出方向也会发生变化,更贴向于民生,更贴向于社会福利,这些转变也会影响金融和财富管理。

  蔡昉提醒,疫情影响劳动者就业、居民收入和家庭消费,恰与人口负增长的时段重合,短期消费受损的冲击与长期消费制约的常态相遇,更易产生“磁滞效应”,经济复苏难以回归到原来的轨道,使复苏后的增长速度处于一个较低的常态。因此,应对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不仅要保护作为生产者的市场主体,还要保护好作为消费者的家庭。

  稳增长必须先稳信心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V字型增长态势。上半年平均增长2.5%,已经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绩。但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是市场主体信心不足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在作论坛主旨演讲时称。

  张军扩表示,当前需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问题就是目前市场主体信心不足。企业信心和投资不足不仅影响短期,更影响中长期发展的后劲,尤其是企业预期和信心具有循环加强和自我实现的特点。

  张军扩认为,稳增长必须首先稳信心。扩大内需的政策要持续用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不仅要通过各种救助措施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更需要促进需求的恢复,让市场主体有订单、有收入、有钱挣。

  张军扩指出,企业信心和投资不足不仅影响短期,更影响中长期发展的后劲,不论实际情况是好是坏,只要普遍预期不好,实际情况可能就会变得比较困难。相反如果普遍预期比较乐观,实际情况可能就会好起来。

  “最近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村镇银行的问题、断供贷的问题等等,其实与市场主体的信心不足都不无关系。”张军扩称。

  那么如何解决市场主体信心不足?张军扩表示五个方面比较重要:

  首先,要以科学的态度精准高效地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扩大内需的政策要持续用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不仅要通过各种救助措施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更需要促进需求的恢复,让市场主体有订单、有收入、有钱挣。虽然6月份以来内需呈现恢复性增长,但无论从恢复的强度和可持续性来讲,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努力都还是非常必要的,另外要努力保持扩内需特别是促进投资的政策力度。

  第三、要着力提升政策的透明性和可预期性。政策的调整需要充分考虑对企业的影响,政策的颁布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从而给企业的调整留下一个必要的、合理的过渡期。如果由于特殊的因素、特殊的原因需要短期改变政策,就要考虑对那些合法合规经营而纯粹由于政策变化造成损失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

  四、优化营商环境要进一步走深走实。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存在不小的进步空间,尤其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突破,比如一些地方新官不理旧账,拖欠企业账款等等。

  最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开放取得更多更大的进展。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市场主体的期待相比,一些重要改革的进展还不尽如人意。

  “比如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比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切实打破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各种隐形壁垒和隐形歧视等等改革的要求,有些要么进展相对比较慢,要么虽然有了进展,但市场主体的改善还不是特别显著。”张军扩称。

  资产负债表应成为当前政策的一个着力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论坛上表示,资产负债表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与扩张决定了经济是收缩还是扩张。从这个角度看,资产负债表应成为当前宏观政策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应成为当前政策的一个着力点。只有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经济才能稳得住。

  “资不抵债,企业就会破产。”刘尚希表示,资产负债表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经营。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如果资产负债表出现普遍收缩,那么经济也会收缩;如果资产负债表出现普遍扩张,那么经济也会增长。资产负债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还在于它自身发生了的重要变化。

  刘尚希表示,资产负债表从过去的一个财务概念,变成了一个金融概念。从财务学的角度看,资产负债表的计量基于历史成本法。财务学内的资产负债表对于经济变化的反映是不明显的。但资产负债表从财务概念变成金融概念后,对经济的敏感性增强,特别是对资产和债务的确认与计量规则发生了变化,使得资产负债表呈现出显著的顺周期特征。

  刘尚希指出,当宏观经济出现一些风险时,受到影响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会急剧收缩,收缩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一连串企业甚至行业资产负债表收缩,引发经济下行压力。相反,当经济上行时,资产负债表扩张,对企业资产的估值开始基于未来的价值,经济也会相应扩张。因此经济的收缩或扩张建立在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之上。

  “因为资产负债表的特性发生了变化,在经济金融化的背景下,我们很难再从传统的财务角度理解资产负债表,而要从金融的角度去理解资产负债表。”刘尚希称,这一角度的转变非常重要,资产负债表之所以成为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放大器,就是因为它的金融属性大大增强了。

  刘尚希表示,更重要的是,资产负债表是关联的,从部门的角度来看是关联的,各国的资产负债表也是关联的。通过这种关联,风险会相互传递。因此,资产负债表尤其是头部企业资产负债表所带来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如何及时处置资产负债表的恶化,特别是头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恶化,是遏制市场风险公共化的一大关键。对于企业出现的问题,要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去判断,要看到一些风险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冲击整个宏观经济。(周頔 澎湃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