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党建工作 > 党务信息 > 详情

传承红色基因 固守初心使命

来源:本网 添加时间:2023-04-11 16:15:03 点击:3249

——我院赴井冈山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

  这是一座血染的山,战火烧过,马蹄踏过,杜鹃花岁岁飘落……

  井冈山,天下第一山,拥有红绿辉映的高山田园风光,钟灵毓秀,它还有一个更美的名字:“中国革命的摇篮”。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3月27-31日,我院党员干部踏入了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重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对井冈山的敬仰由来已久,如今真真切切地近距离感受它的红色文化,感到非常激动。

  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形式丰富,内容充实。当我们身临其境,置身于这片革命的圣地上的那一刻起,总感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我们去了解她过去但却不曾离去的血雨腥风、领略她的峥嵘岁月。

领悟井冈山精神

  我院党委书记、院长董玉整在作开班动员讲话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要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本次培训班的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大家来到井冈山革命圣地,重温革命历史,重走革命道路,坚定理想信念。董玉整要求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要端正学习态度,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培训中去;要严守学习纪律,认真遵守培训班的学习制度;要遵守有关规定,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井冈山市委红色教育基地的领导致欢迎辞,并与我院董玉整同志,省干部保健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洪波同志一起为学员代表授班旗。董玉整带领全体学员在班旗面前宣读誓词:学习革命先烈,继承先辈遗志,发扬光荣传统,特别宣读“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每位学员都在宣誓人下大声留名。

  开班仪式结束后,井冈山资深教授为培训班作《井冈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专题辅导,深刻诠释井冈山精神的内涵,阐述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地位,明确井冈山精神的当代价值,并指出,井冈山精神的思想精华已经渗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新形势下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革命理想大于天

  “这里长眠的是130多名红军战士,他们都是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儿女的父亲,为了理想与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倒在这一块红土地上。”

  天空飘着细雨,学员们肃立在小井红军烈士墓前聆听女解说员赋满深情的现场教学。这是一块朴素的青草坟墓地,墓前写着“小井红军烈士墓”,墓后耸立着一座烈士纪念塔,上面刻写着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死难烈士万岁”。棵棵苍松翠柏围绕着烈士墓,就像一个个挺立的红军哨兵。学员们围着烈士墓绕行一圈,敬献小白花。大家的脚步轻轻,仿佛不舍得把这土地踩疼——这里曾经是一片稻田,这里曾经是一个避难所,可这里曾经也是一片浸润红军烈士鲜血的光荣土地。

  1928年12月,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三次“会剿”。1929年1月29日,反动派在叛徒的带领下,窜入了小井村,在这里有来不及转移的130多位重伤员,他们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尽管被打的遍体鳞伤、血肉模糊,却没有一人屈服,他们互相搀扶着挺立在刺骨的寒风之中,面对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这些宁死不屈的红军战士们高喊“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陪伴这些烈士的,还有原小井红军医院党支部书记、解放后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曾志同志。她的墓碑是一块最普通不过的青石,上写着“魂归井冈 红军老战士曾志”几个字。据说她的遗嘱是死后坚决不开追悼会,身体有用的部分供医学研究,省吃俭用留下的工资全部上交党费……还有,她当年留在井冈山的儿子,解放后还一直在井冈山做农民,没有享受过她一丁点的特别好处。

  历史已经久远,石碑无声,烈士无言。尽管我们不是英雄壮举的见证者,但我们却是英雄壮举的受益者,现在我们更应该是英雄灵魂的守护者。让我们铭记英雄,守护忠诚,做一名新时期忠诚的、坚定的爱国者。

众志成城排万难

  天风撼海潮,峰高出惊涛。第一次看到黄洋界云海的时候,脑海里不由出现这么一句诗词。但是黄洋界最著名的不是它的云海,而是它的红军哨口。据介绍,当年黄洋界哨口设有五道防线——竹钉阵、壕沟、竹篱笆围栏、滚木礌石、射击掩体,每一道防线都是就地取材,凝结了军民合作的智慧。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我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迎敌五个团,在井冈山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凭借黄洋界这一天险,英勇奋战,顽强抵抗,终于打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辉煌胜利,成功地保卫了井冈山这块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毛主席听到了这一胜利的消息,欣然挥笔写下了著名词篇《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霄遁。”

  九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黄洋界哨口眺望山下峡谷,两边的高山依然陡不可攀,那尊当年让敌军魂飞魄散的迫击炮依然挺立在山头炮位上,炮口对着山下。学员们流连在这门英雄迫击炮前,追忆当年它那一发珍贵无比的炮弹在敌军指挥部中心炸开、山头军民欢腾的场景。“依靠群众求胜利”,我们的队伍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不就是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形成了一道道铜墙铁壁吗?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倾听民声,关注民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众的力量,从实际出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长治久安。

  在黄洋界哨口的三个工事之间,还建造一座红军黄洋界哨口营房。在当年全山军民挑粮运动中,朱德和红军战士挑粮上山时在营房里短暂停留后,继续将粮食挑往井冈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储藏起来。在教员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也重走了一段挑粮小道,体验红军官兵共同努力、克服当前困难之艰辛,体悟我党群众路线、人民中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信仰铸就荣光

    井冈山大井毛泽东旧居门前,有一块大石头,是当年毛主席读书、看报、批阅文件、思考中国革命前途的地方,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读书石”。毛主席的一生,几乎是与书籍相伴的一生:被敌人封锁时,他求书若渴;骑在马背上时,他手不释卷;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他还是用微弱的手势示意身边工作人员读报……他为我们树起一座读书的丰碑。学员们还参观了毛主席在茅坪八角楼的旧居。一张剥落了漆的木头桌子、一方砚台、一支笔、一盏油灯,艰苦的条件却孕育出伟大的思想。井冈山斗争时期,毛主席经常在这里居住和办公,晚上在微弱的油灯下进行艰苦的创作,完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部光辉著作,为陷入困境和迷茫的中国革命指出了光明的道路和正确的方向,照亮了中国革命的万里前程。时至今日,“读书石”、“八角楼的灯光”依旧在历史的风雨中诉说着毛主席宽广无比的情怀、坚若磐石的信仰。

  同样的信仰同样存在于每一位革命烈士的心里。“生为人民生的伟大,死于革命死得光荣”的陈毅安、用脚趾蘸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的刘仁堪、临刑前高呼“除非日从西方出,赣江水倒流”的伍若兰……情景教学《永恒的信仰——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红色书信,加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让革命烈士更加真实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让他们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和对革命事业永不言退的执着精神活灵活现。

  让人难忘陈毅安写给未婚妻的信,既是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情书,也是承载着理想和信仰的宣言书,“思前想后,除了我们努力革命,再找不出别的出路。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新的社会。这个时候,才能实现我们真正的恋爱。”我们读懂了共产党人对于信仰的理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为国家和民族谋复兴。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信仰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身体力行。他们凭着对共产主义的绝对信仰,前仆后继,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国家、为民族开辟出新的天地。当下,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更要把信仰落在实处,汇聚信仰的力量,勇于担当,让我党的伟大事业一往无前,铸就下一个百年荣光。

初心催人奋进

  学员们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肃立,吊唁革命先烈,现场学习革命先烈“坚定执着追理想”的井冈山精神;敬献了花圈,瞻仰了碑林、纪念碑、雕塑园等。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文物一一进行对话,了解了井冈山的艰苦斗争岁月。回首,初心如炬;远眺,征途如虹。

  井冈山资深教授贺庆明同志为学员们开展了题为《思想旗帜引领新的征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的专题教学,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新时代的成就与变革、新征程的思想和旗帜、新征程的使命和任务、新征程的部署和要求,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永放光芒。

  结班仪式上,洪波同志代表全体学员动情地表示,舍不得井冈山的山水人情、厚重历史、精神灵魂。他指出,井冈山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要求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学习党史,多接受红色教育,多传承红色传统,发扬好井冈山精神,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更务实的工作作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担当,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